2025年9月24日,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迎来本学期第一场百大名家进校园活动。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开云(中国)官方网站院长吴瑛教授应邀为师生们带来题为“AI赋能专业化护理:从大型语言模型(LLM)视角”的精彩讲座。来自我院17家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的护理部主任、副主任、青年骨干,学院青年联合会成员以及研究生、SPRING创新团队等百余人现场参会。科研院规划处周其冈处长出席并主持本次活动。
开云(中国)官方网站许勤院长在致辞中对吴瑛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代表学校为吴瑛教授颁发了讲座证书。吴瑛教授是博士生导师,美国护理科学院Fellow,国际医药信息学科学院Fellow,欧洲心脏病学会Fellow,北京市教学名师,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护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等重要职务;主持国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和国际(地区)间合作项目多项,在护理信息化与人工智能应用领域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吴瑛教授还是南京医科大学1984级高级护理班学员,当年的班主任李秀珍老师应邀到场,与吴教授合影留念。吴教授荣归母校,不仅带来前沿学术分享,也唤起了学院师生对 “南医护理人”一代代传承的深切共鸣,现场氛围温馨而愉快。
吴教授聚焦人工智能与护理学科的深度融合,从护理专业面临的现实挑战出发,系统阐述了AI技术在护理领域的创新应用与发展前景。她深入分析了当前护理专业面临的三大核心挑战:医疗技术快速发展与护士认知处理能力的矛盾、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护理资源严重不足,以及专业知识快速更新与人员学习能力限制之间的矛盾。吴教授指出,大型语言模型的兴起为破解这些难题提供了全新思路,并详细梳理了人工智能从专家系统到生成式AI,再到智能体AI的技术演进路径。在技术应用层面,吴教授介绍了团队的核心研究成果:护理专用大语言模型NursGPT的构建与应用,她又以自己主导的战略课题“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慢病实时监测与主动管理基础与技术路线图”为例,系统展示了AI技术在慢性病管理全流程中的应用潜力。该技术路线涵盖了从数据采集、智能分析到预警决策的完整体系,实现了从无症状状态到疾病发展全程的主动监测与精准干预,为构建智慧护理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展望未来发展,吴教授深入分析了护理LLM发展面临的技术局限和现实挑战,包括护理专用数据不足、评价标准缺失、跨学科人才短缺等问题。她提出未来应从强化知识注入、提升行为增强能力、探索跨感知人工智能应用,以及建立完善的约束满足机制等四个维度推进发展。吴教授强调,AI技术在提升护理效率的同时,必须关注伦理边界与患者情感需求,未来应深化跨学科协作,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临床实践价值,推动护理服务向智能化、人性化方向跨越发展。
此次讲座为护理学科师生提供了前沿的AI应用视野。吴瑛教授以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研究成果,系统阐释了人工智能赋能护理的技术路径与发展前景,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作为南京医科大学的优秀校友,她的到访不仅展示了人工智能与护理深度融合的学科前沿,也为推动我院护理学科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启示与动力。
撰稿:徐欣怡 图片:科研院 审核:许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