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不一样的跨专业合作——南京医科大学选修课程《“We care”跨专业合作能力培养》课程顺利结束

发布者:教学发布时间:2018-12-26浏览次数:1395

20181012日,我校本科生选修课程《We care跨专业合作能力培养》正式开课,来自不同专业的十四位老师以及来自八个专业的四十三位同学共同参与了本次课程学习,课程于1221日顺利结束。

现代医学“以患者为中心”的照护观强调健康服务的整体性,以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e Team, MDT)为基础的跨专业合作能力(Interprofessional Collaboration, IPC)已被列为医学生必备的五大核心能力之一。但是在分学科、分专业培养的传统医学教育中,跨专业团队合作学习的机会相对缺乏,跨专业合作能力不足成为制约学生未来发展的短板。为改善这一现状,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以Canadian Interprofessional Health CollaborativeCIHC)为理论框架,遵循课程开发原则与流程,创建了《Wecare跨专业合作能力培养》课程。

本课程共进行了九个跨专业合作常见的临床主题案例学习,分别为:跨专业合作课程导论《“水合氯醛”引发的暴打!》,手术安全中的跨专业合作《肚子里的纱布!》,用药安全中的跨专业合作《用错药,谁之过?》,妇、儿、产科的跨专业合作《“感谢”出生了!》,外伤急救中的跨专业合作《穿胸的护栏!》,医院、社区、家庭三方联动中的跨专业合作《老耿突发脑梗!》,老年共病患者照护中的跨专业合作《该挂哪个科?》,城市突发灾难应对中的跨专业合作《面对突发灾难,你准备好了吗?》以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跨专业合作《面对病情突变,你准备好了吗?》。课程利用桌面推演、高仿真模拟人、情景模拟、视频等多种手段呈现案例,使同学们在典型案例中体验临床真实情境,同时引导其在跨专业能力框架CIHC六大维度(角色澄清、团队功能、服务对象为中心、合作性领导力、跨专业沟通、专业间冲突)下分析案例呈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基于案例和小组的团队合作学习,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解决情境性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跨专业协作的重要性,培养跨专业合作的意识,最终获得可迁移运用的跨专业合作能力。团队内的每个成员均来自不同的专业,他们合作学习的过程本身也是对未来跨专业合作实践的一次演练。

课程所安排的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了同学们的较高评价,如有同学这样说:这个课程让我第一次走出了自己的专业,与其他专业一起学习,团队合作的学习方式也让我克服了自己内向的性格,很享受这样充满幸福感的学习过程。

由于目前国内尚无类似跨专业合作课程,而国外可借鉴的课程体系相对单一,本课程可以说是一次从无到有的探索之旅,是一场具有创新意义与开拓价值的教学试验。因此我们选用了相关量表在课程前后分别评价了课程参与者与非参与者对于跨专业合作的认知程度及学习准备状态,相关数据正在分析中。不久的将来,我们将根据此次课程的经验与体会,进一步建设《Wecare跨专业团队合作能力培养》进阶课程,为促进国内跨专业教育的发展贡献一定的力量。

老师们第一次集体备课

同学们桌面推演中

课程结业仪式

供稿人:陆金玲  周玉峰

摄影人:朱涵菲  陆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