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 丨 开云(中国)官方网站左靖芳老师获评“中国好护士”抗疫特别人物

发布者:院办发布时间:2020-10-25浏览次数:297

10月23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管护师左靖芳(目前挂职在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党政办公室)获评中央文明办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授予的“中国好护士”抗疫特别人物称号。

本次活动在全国范围共评选出了300位“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抗疫特别人物。

在接到省卫生健康委关于援助湖北省黄石市的紧急通知后,身为一名有着十余年工作经验的护士,同时又是入党积极分子,左靖芳主动请缨,将儿女托付给家人,担任附属肿瘤医院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领队,投入到防疫战斗的最前线。

接下来,一起聆听左老师的抗疫故事。

历史的尘埃,落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庚子鼠年的正月,突如其来的疫情像一个巨石砸入我们原本平静有序的生活。一时间,武汉告急,湖北告急!全国告急!为了支援湖北抗击疫情,江苏医疗队的白衣战士们慷慨以赴,为打赢湖北保卫战贡献了江苏“硬核力量”,彰显了有情有义的“江苏担当”。非常荣幸,我和我的战友能够作为其中一员,带着江苏8000万人民的嘱托、带着省肿瘤所有同事的牵挂、于211日奔赴湖北黄石参与救治工作。

从南京到武汉的飞机航程近一小时,晚上9点多由武汉天河国际机场经武黄高速顺利抵达了黄石。这是我第二次来湖北,相较于第一次人流攒动的街头,2月的湖北似乎被按下了静止键,清冷的空气,空荡的街道,透着一片恐慌的寒霜。那一刻我深切的感受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真的不只是我们出征前喊出的铿锵有力、慷慨激昂的口号那么简单。

想象中作战和你亲历战场真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想象中的我们无坚不摧、英勇无敌、不惧生死。可当213日接受黄石市委组织部任命担任黄石中心医院呼吸科14区及17区两个呼吸科业务护士长时,我几度彻夜难眠。除了对临危受命充满斗志外,深感责任重大。

这两层楼都由普通病房临时改成隔离病区,主要收治重症患者,病区在布局与人员安排上,都与甲类传染病管理的感控要求有很大差距。而呼吸专科对来自肿瘤专科的我们来说需要学习的太多太多。为了真正做到既不侥幸也莫恐慌的持续健康地投入疫情斗争。所有队员齐心协力、加班加点,第一周平均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2小时以上。

在队员的共同努力下,在短短的2天时间就完成了病区布局的合理化改造;苏黄两地护理人员共计102人的渗透式整合接管;修订完善了各班次工作流程、作业标准、职责制度等;针对疫情防控,优化调整排版模式,建立了科室日报表。附属肿瘤医院更是作为牵头单位利用晚上回驻地时间,为广大黄石中心医院医护人员拍摄制作《江苏省援黄石医疗队穿脱防护用品流程》图片版及视频版以方便大家学习。同时,创新性地在缓冲间安装可视摄像头,实现医护人员标准化穿脱防护服常态化监管。

可即使做了充分的准备和练习,在进入隔离区后我们还是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原本驾轻就熟的操作,在层层防护牵绊下都变得举步维艰。小余儿和宏超为了适应隔离区的缺氧和高负荷工作,穿着厚重的三层隔离服在驻地进行爬楼练习整整两天;林玲老师在隔离区因初期不适应呕吐,为了节约防护物资,不耽误病人救治,硬生生把呕吐物咽了下去;大圣为了习惯戴着三层手套勒麻木疼痛又不灵活的手,还能灵活操作,戴着手套在酒店一次次的练习,练习到连拿起筷子都费劲;吴雷和陈建超因面部皮肤过敏满脸破溃,为了不让队友们担心,更为了坚持,他们偷偷在脸上贴满了水胶体。直到我发现后勒令他休息,他还坚持不想放弃;陈燕的母亲患有神经运动元疾病,在我们驰援期间病情恶化,她在此期间一直隐瞒并坚守在临床一线,后来当我们得知她母亲病情安慰她时,她却说她想妈妈会理解也会尊重她的选择,也一定会为她的表现感到骄傲。

病区是重症隔离病房,没有家属和护理员。队员们一方面要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关注他们呼吸循环,做好气道的管理、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等一系列的并发症这些专科护理外,隔离区内很多护理员的工作也需要护士代劳,比如清洁打扫,搬运垃圾,甚至是料理转运尸体。现实告诉我们哪来的那么多无谓无惧的英雄,都是一群怀有初心的医者,也会有疲惫不堪,也会有情绪困扰,也需要别人关怀和照顾。但我们不能退缩。坚持只能是当下唯一,且不能犹豫的选择。许多次作为护士长,作为队长我觉得自己像个放风筝的人,不停地拉着手里线,提醒着自己和队员们再慢一点、安全一点、谨慎一点。

新冠是大型公共卫生事件,会给很多重症患者心理造成较大冲击,在黄石重症患者救治时,我们对“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体会良多,因为病毒具有家庭聚集性感染的特点,许多重症患者的家属也在接受隔离,他们要面对疾病的恐惧、家属的分离、更有甚者还要面对亲人的离世等,这是生理和心理多重的压力。

在黄石的日子,不是因为有了希望我们才会努力,而是我们努力了才会有希望。病房几位患者,在治疗初期,情绪非常低落,配合度也不高,老袁就是其中一个,重症肺炎、I型呼吸衰竭、慢阻肺、高血压、冠心病。214日被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在江苏医疗队抵达黄石前,他亲历了4位病友的离世。这一度让他失去信心,拒绝治疗。

还记得我们进驻病房的那天,他用着无创呼吸机,静息状态下氧饱和度只有75%,当地医护人员告诉我们他拒绝饮食,拒绝沟通,可能只能撑2天了。可当我告诉他我们是江苏医疗队的队员时,我看到他眼里的那一抹泪光,充满希望的泪光。就像溺水的人在水中摸到浮木。他对我们叫他老袁记忆深刻,他说那让他感觉是个老朋友在喊他。第一次我拉着他的手和他交流了一个多小时,给他送上了中药香囊和自制的祝福卡片,后来他告诉我,就是这种充满中国式的关爱让他觉得我们那么远的来帮助他,他没理由辜负我们。

第二天,老袁开始配合治疗,在所有人漫长的一个多月的努力下,他的状况也一天天转好,后来尽管我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口罩,老袁总是在第一时间准确地辩认出我们,能清楚地叫出每一位医生、护士的名字。出院那天,老袁激动地流下眼泪,他说哭不是因为新生,更多的是对和我们分别的不舍。他不舍得为他洗头发的腾飞、给他喂饭的大圣、给他剪指甲的林老师、陪他做功能锻炼的我、还有没事就逗他开心的小陈……他还孩子气的和我拉钩,说等自己完全休养好了,一定会去南京,看看不穿隔离衣的我们。整个治疗期间像老袁这样的患者很多,我们除了在伤口、静疗、糖尿病、导管等方面给患者提供专科化、还特别关注患者心理照护,为他们提供了个性化的综合性护理。而且为了让老袁这样有基础疾病还待恢复的患者提供持续的护理,队员们主动与他们建立了微信追踪沟通,在出院后至今仍在为后续护理助航,成为抗击病毒的最后一把推动力。

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慰问期间,肯定了战疫取得的阶段性胜利,强调了个性化肺康复对新冠患者的重要性。为有效的改善患者运动能力、肌肉力量及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进一步改善他们康复后的身体状况,团队在苏黄两地康复团队的指导下,在患者进入康复期,且生命体征平稳时,通过对患者病情、生命体征、活动情况的综合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为有效保证训练效果及患者安全,由康复和护士每天协作,根据患者活动耐受情况,共同完成患者每日康复功能锻炼。虽然辛苦,但看到患者一天天的点滴进步,真的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327日,黄石所有确诊患者全部清零。黄石这座美丽的城市,终于在樱花盛开的4月按下了重启键。本次战役,让我看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越来越强大的祖国、看到了逐步实现的中国梦、看到了不论生死、不计得失、冲锋在前的共产党员。本次驰援我通过组织的考察,火线入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这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是一种荣誉、是一份激励,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会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员标准,让光荣与使命同在,荣誉与义务共存。

从美丽的磁湖之畔启程,看着一路上向我们挥手送别的黄石百姓,列队敬礼的警察,我的眼泪不由地流下来。我的心中既有回家的喜悦,也充满了对黄石的不舍。那一刻我脑海里浮现我在黄石遇到的清洁工、志愿者、班车司机、甚至是运尸人……这些非医务人员,这些我叫不出名字的人,每天都在为我们提供无微不至的暖心服务,其实因为不专业他们比我们面对更大的感染风险。所以这本就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战役,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守护着我们的家国,我们有鲜花、有掌声、有荣誉、有礼遇、有感恩,但那么多的为湖北拼过命的我都叫不出名字的,被淹没在光环下的他们,又何尝不是为这场战役拼过命的人?我们只不过换个地方履行我们职责,做着医护人员本就擅长的事,却得各方的厚爱,被大家宠爱着,真的受之有愧。

去时风雨锁寒江,归来落樱染轻裳。在这前有先行者,更有后来人的战场,我们付出许多,收获许多。在黄石的经历必将成为我们人生难忘的回忆、宝贵的财富,而黄石这座城市以及在这座城市和我们共同奋斗过的每一个人,必然成为我们永远的牵挂。

转载自南京医科大学  附属肿瘤医院